日记就像一个时光机,带我们穿梭到过去,回到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流逝的是时光,前进的是时代。一本本日记记载了一个人在时代变迁,在世事变幻中的爱与责任。烟雨三月,总让人想到雷锋那本记载了爱与责任的日记。每日一记,每日一省。2012年3月9日星期五晚,我校阳光人文讲坛第九十一期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张三夕教授,带来了题为《谈与日记的人生意义——兼谈大学生的爱与责任》的精彩报告。
张教授首先谈到自爱是爱与责任的前提,有爱才有责任,只有先爱自己,才可以爱他人。随后张教授提到日记就是一种日常性的短篇细作。它的好处在于相对客观地叙述或保留了个人记忆。沉淀在日记中的个体记忆为我们回顾一些有意义的生活细节提供了“索引”。接着,张教授认为如何实现人生的意义,应从日记开始,日记让人生过得有意义。张教授是一个写日记爱好者,从1970年开始写日记至今已有41年,共有37个日记本,他向大家展示了他这些年的日记本。从粗糙的纸张,单调的封面,到光滑的页面,大方的封皮,再到笔记本电脑日记,活脱脱就是一个时代的发展史。
张教授鼓励我们大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说没有日记的人生,就像夜空的流星,划过一道亮光,最后什么也没留下。青春年少的我们播撒这着点点清辉,用那闪耀着欢快的文字记录这一路的相遇、相知、相思。提笔写下我们的爱与责任,是督促,也是提醒,让我们更加自我和理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拥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不枉人世间走这一遭。弹指一瞬间,刹那芳华老,垂暮之年翻开泛黄的日记本,于是发现原来人生这般丰富多彩,回味无穷。
讲坛最后是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的提问,与智者共同探索内心深处的思想,现场热闹非凡。聆听人文,与智者同行,荡起双桨,带着爱与责任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