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的天性》学习心得
——论大学生道德观
孙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西方各种思潮大量涌入。与此同时,我国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在转轨的过程中新旧文化冲突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90后大学生与过去相比,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行为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加强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切入口和突破点。因此,如何认识和评价当代90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关系到大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成效。
90后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国际威望的日渐提高,亲身感受了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经济收入的提高和生活的富裕安康。对于国家改革和发展有充足的信心,对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同并支持,对政治问题的分析更加客观和理性。
但是,他们在热爱祖国的同时,却又因为社会上少数存在的不正之风、社会分配不均、腐败现象等问题而产生了失望之情,加上就业压力增大,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目标不明确。因此,一些学生在降低社会热情之后,选择了自我个性发展的道路,并走向极端。他们政治意识淡薄,表现为缺乏法制和民主观念,对靠近党组织的态度漠然,认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无法实现的目标,少数人甚至产生了盲目崇拜资本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
90后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能热爱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有强烈的进取心和社会使命感。但是,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念受到了市场经济交换原则和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趋向功利化。在对待公与私、贡献和索取等问题上,他们主张人生应该既贡献也索取,应该公私兼顾,认为传统德育教育中的大公无私、舍小家保国家、天下为公等思想已经过时,不现实且反感这些思想。当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现实利益发生冲突时,一般倾向于从现实利益考虑,不愿意被各种社会规范所约束,崇尚自我,注重追求自身利益和个性的实现。
90后大学生对于目前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赞赏和认同的,渴望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文明社会,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受到广泛尊重的人。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他们往往会知行不一,说起道理来头头是道,可行动上完全做不到;或者采取双重标准,即严于律人、宽于待己,要求别人遵守道德规范,应该这样做那样做,可自己的行为上却无法做到,只求权利,不求义务。近年来,大学生投毒伤人、虐待动物、出卖国家情报等事件产生了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形象。
只有拥有强大的、正确的舆论宣传,形成一种独特而雄厚的社会力量,才能使正义和善良深入人心,让邪恶和丑陋无处可逃,进而感染社会成员,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才能不断进步和升华。在正确的舆论引导下,广大社会成员必然会遵守道德规范,正确协调各种关系,从而达到思想道德的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的统一。具体到90后大学生,高校应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尤其是网络阵地,大力提倡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公民道德规范教育,反对和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损公肥私、奢侈浪费等错误的思想和行为。
对于学生存在的个人主义思想,要先肯定其在促进竞争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于其消极的影响,要坚持疏导的原则加以克服。要教育学生明确法制观念,懂得正确合法地获取个人利益;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保护正当的个人利益,减弱其消极的影响;对于一些在个人利益追求上错误思想比较严重的学生,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通过灵活有效的个别思想引导工作,实现其向正确思想的转化。
过去社会主导观念所倡导的集体主义,总是强调国家和集体的第一性,忽视了个人利益的客观存在,从而总是将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对立起来,形成了一种极端的选择局面。所以,在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也应承认个人利益的维护,在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同时,对学生存在的个人主义倾向,既承认其存在的现实,而又加以正确合理的引导,增强其积极方面的作用,降低其消极方面的影响。
大学生对于自身思想道德状况的自我评价与其个人所受的教育及生活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思想道德自我评价的主体,其是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他能否做出正确的个人评价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应努力加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