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化工学院
平则安、安则稳、稳则健。安全稳定工作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构建良好校园氛围和发展氛围的首要条件,更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了学生的安全稳定,我们的一切工作都会失去支撑基石,从而变得无从发展。
在化工学院担任辅导员的三年多时间里,我始终将学生的安全教育放在自己工作的首位,站在学生的角度观察、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反思、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尝试。我觉得,自己在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中,常常陷入以下三个误区:
一是将育人为本与严格管理对立化。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管理以育人为目的,以学生本位观为出发点的“育人为本”的理念已成为大学生管理的基本理念,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实现了从硬性管理到以教育、引导、服务为主的转变。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不自觉的将育人为本与严格管理对立起来,单纯的因为强调学生权利、注重学生个性、保护学生利益,对学生的一些违纪问题处理不当。比如,学生多次在寝室使用大功率电器,屡教不改,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是无止境的继续说服教育、无数次的寝室搜查以此来期待效果?还是按照校纪校规给予处分?在违规电器的检查过程中,极个别学生甚至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原因何在?“用严管理”如何与以人为本“共处”,如何落到实处?
我觉得,不应该把育人为本片面化、简单化,强调育人为本,不代表忽视管理,更不是不要纪律。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从严管理才能培养出好学生。
二是将学生安全教育个体化。提到安全教育,我们就会不自觉地想到学生个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在实际工作中,也着重强调学生个人安全防范意识的提升。其实,从学校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安全事故看,由学生个体导致的集体安全隐患,更加值得我们注意。大学生是集体生活的一份子,任何个人的鲁莽行为都可能导致集体的损失,这可能是不经意的忘记关门,又或者是“顺其自然”地用“热得快”烧一壶水,等等。其实,安全教育,达到学生个人“独善其身”的目的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承担个人在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维护中应尽的职责。
有一次,在检查1C寝室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一间寝室的门虚掩着,推门进去,里面空无一人,四台笔记本电脑放在各自的桌子上。经过调查发现,寝室四人陆续去上课,每个人都认为最后出门的同学会锁门,最终导致无人锁门。如果遇上盗窃者,这次又是一间寝室的损失。从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校园安全事故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学生个体原因导致的他人损失、集体损失乃至学校财产、声誉的损失,日渐增多。
三是对待安全问题“简单化”。学生个人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是否承担法律责任?乘坐校外非正规交通工具有无法律保障?求职过程中遇到风险,如何处置?集体的校外活动,出现事故谁来担责?很多时候,学生的安全问题已经超出学校的范围、超出校纪校规的范畴。学生的安全稳定绝不仅仅局限在校内,也绝不仅仅只是违规,还可能违法。很多时候,我们在安全教育中,目光短了、视野窄了、范围小了。其实,安全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
曾经,有一名学生找到我,说一家校外培训机构聘请他作校园代理,来征求我的意见。我和这个学生一起在网上查阅相关信息,发现这家培训机构一度存在多种问题,因此,我劝他不要参与,他也听了我的劝告。后来,这个培训机构在招生培训中存在欺诈行为,引起了很多纠纷。这个学生找到我,说幸亏听了我的话,否则就要惹上麻烦。类似情况,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也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和挑战。
学生安全无小事,这成为我在工作中思考最多和反思最深的问题。曾经,校园安全靠自律还是他律,一度成为高校学生辩论的选题。其实,这本不应成为“见仁见智”的问题,更加无须辩驳。他律是手段,自律是目的。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就是让学生在规则范围内形成自律的良好氛围,这才是安全之本。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应该着重引导学生树立以下三种意识:
一是敬畏意识。在一些安全事故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十分令人担忧的现象,很多学生看热闹、拍照片、发微博,没有丝毫的同情心和恐惧感,好像眼前任何事都不能给他(她)触动。古语有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在学生安全教育中,要培养他们的敬畏感,教会他们敬畏生命、敬畏法律、敬畏规则甚至敬畏他人。敬畏生命,就不会冲动的结束生命;敬畏法律,就会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敬畏规则,就不会随意违反学校的规定;敬畏老师,就会遵守课堂的纪律,不旷课、不迟到早退;敬畏他人,就能更好地掌握人与人的相处之道,获得知心朋友。相反,没有了敬畏之心,也就没有了惧怕之意。只有“善怕者”,才能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
曾经有一个班级的学生想组织一次到武汉市外的春游活动,我找到相关的负责人,将在网上搜集的很多因为春游导致事故的案例讲给他们听,晓以利害。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图片、数据,负责的学生干部犹豫了、动摇了。对安全和生命的敬畏,使他们取消了这次活动计划。
二是责任意识。一个学生背后,是一对父母,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和整个社会。我们也许不寄望于学生拥有古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宏大抱负,但至少要教会学生树立自我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对青春有交代、对父母有担当,对社会有职责。绷紧了责任这根弦,就绝不会因为一己私念,做出有违安全的事。
我院有一名女生,个性很强,对未来有自己的想法和考量,曾一度想退学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从单亲家庭走出来的她,并没有考虑自己一旦退学,对母亲的影响和打击。我多次找她谈心,耐心地给她讲孩子对于父母应该肩负的责任,她也慢慢地表示了认同。现在,她的整体表现很好,上课很积极,也很努力。我想,教会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敢于担当,并由此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为自己、为他人、也为社会,是我们应该不断加强的一项工作。
三是法律意识。很多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律观念模糊,主要表现为未将很多问题提升至法律的高度,对权利义务的认识也不正确,过于看重自己应该获得的权利,而忽视了自己必须履行的义务。很多校园内的违规违纪问题,很有可能发展为违法问题,甚至恶化为犯罪问题。普及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是安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因此,我认为,在安全教育工作中,要让学生学会敬畏,守规则;牢记责任,敢担当;知法懂法,谨言行。
学生如果没有在思想意识层面正确认识安全问题,从内心深处树立这些意识,我们哪怕耗费再多的时间和精力,安全工作也不过是隔靴搔痒,达不到理想的目标。而这些意识的培养,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化工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安全教育体系。我个人也根据学院的总体要求,在2010级学生中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一定的效果。我的做法,可以简单归纳为“一二三四五”。
一本册子。学院根据实际,编写了《化学与化工学院安全知识手册》,分十一章汇总了大学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及预防技巧,组织学生在每学年的开学初系统地学习,并在学习后签字确认。这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两支队伍。一是建立学生心理信息员和安全信息员队伍,发挥学生骨干在安全工作中的引领和协助作用,帮助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中的第一手信息,及时处理学生中的安全隐患和事件。二是成立学生党员安全自律委员会,定期开展安全巡查、节约用水用电排查,划分节能包干区,开展有关的安全知识宣传。这也是我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开始尝试的一项新举措。
三项排查。对校外兼职的学生进行排查,给学生家长邮寄《学生在校情况告知函》,协调解决学生校外兼职引发的有关问题;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排查,发放《学业预警告知书》,避免因学业困难导致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干预;定期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排查,排除心理问题导致安全事故的可能。
四项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班会、团组织生活两次;每学期开展一次文明寝室创建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集中的安全知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普法知识宣传,重点学习《学生制度汇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安全意识、规则意识明显增强。
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体会最深的是,这些活动要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形式多样,切忌生硬的说教和灌输。比如,不久前,我推荐轻化101班学生观看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并以此激励学生珍惜所剩不多的大学时光,为将来打好基础。事实证明,一部电影对学生内心的触碰,比我们在班会上硬生生的敲打更有效。安全教育更是如此,要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就必须从内心深处去感动、感染他们。
五份承诺。每逢寒假、暑假、五一、十一以及就业实习期间五个重要的时段,都会系统地组织学生签订相关的《安全承诺书》,有针对性的对这些时间段易发的安全问题进行预判、提醒、告诫,帮助学生提升安全意识,防范未然。
安全问题无小事,加强宣传、预防为主、强化意识、标本兼治才能达成预期的效果。安全工作也是常态化的工作,我始终遵循一条自己的原则:安全主题的班会,有了比没有好;絮絮叨叨的叮嘱,多了比少了好;各式各样的承诺,签了比不签好。安全教育,要像毛毛雨一样的长期浸润,安全意识才能慢慢渗透到学生心里;暴风雨式的突击,只能解决一时,不能持久。
我从事学生工作,前后累计起来已有近五年。两段辅导员经历,我确实感到学生群体性格和行为的明显变化。面对2010级学生,我也曾有很多困惑,但是三年下来,我带的这一届学生中,还未发生过严重的安全问题,整体较为稳定。我把这归结为学生自律意识和大局意识的提升,同时也是长期不懈地教育的结果。
如果说安全是一把雨伞,辅导员就是伞柄,学生干部就是伞骨,广大学生就是伞面。我们自身扎实的工作、学生骨干的辅助和支撑加上广大学生的遵规守纪,就能撑起这把伞,遮风挡雨,为学校发展营造健康和谐的环境。